1200628 9

 

最近各國疫情又再度加重,台灣也開始有了越來越多本土案例,尤其光是針對Omicron就有一大堆說法:「接種疫苗反而更容易感染Omicron?」「醫師全聯會說今天開始10天台灣正式進入Omicron關鍵期?」「Omicron是致命而且不易檢測的?」「台北的人要心理準備,Omicron要大感染了?」以上這些你能辨識出哪些真哪些假嗎?

 

網傳Omicron謠言大集合

 

Omicron謠言1. 接種疫苗反而更容易感染Omicron?

 

這樣的想法已經反覆透過各種不同的說法出現,

例如以下這則,是一個影片上面壓著「接種過疫苗更容易感染」的字樣,而影片是使用WHO秘書長譚德塞在日內瓦新聞發布會的致詞畫面

圖片來源:Facebook
影片的字幕提到:「已經接種疫苗或者是從新冠病毒康復的人們更有可能感染或再度感染」?
 
❌錯誤翻譯

根據聯合國官網發布的中文新聞稿,他這裡說的應該是「現在有『一致的證據』表明,奧密克戎變異株的傳播速度快於德爾塔,新冠疫苗接種者或康復者都有可能感染或再次感染該病毒。」並非「已接種疫苗或從新冠病毒康復的人們更有可能感染或再度感染。」

另外關於接種者比較容易感染Omicron還有另外一種網傳謠言是:

圖片來源:MyGoPen
德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的一份報告指出:「德國96%感染,都是接種者,顯示打針更易感染!」
 
❌並沒有這個數據

這則訊息在2021年底就已經以英文型態再國外流傳,近期開始出現中文版,並在台灣也被多人轉傳。

對此,德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發言人向《路透社》表示,該報告只是簡要列出目前為止接種疫苗和未接種疫苗的 Omicron 病例數,並沒有報告網傳所宣稱的數據,直接以報告列出的數字去推算疫苗有效性是不正確的。

而且與 Delta 變種病毒相比,德國的 Omicron 變種病毒病例較少,且 Omicron 病例的分佈在各洲之間差異很大,例如不來梅洲為 65%,薩克森州僅有 1 %。 這些都是需要考慮進去的因素,因此直接以這樣的數據去推算疫苗有效性是不正確的。

綜合以上,這份數據過於簡要,並不能以此數據直接得出「96%感染都是接種者」、「打針更易感染」等結論。

 

Omicron謠言2. 今天開始10天台灣正式進入Omicron關鍵期?

 

近期還有在Line上流傳一個來自「醫師全聯會」的訊息,稱今天開始10天台灣正式進入Omicron關鍵期,還有列出14點建議

謠言內文:

 

今天起10天,台灣正式進入Omicron関鍵期,建議如下: 1.減少進入公共場所。 2.用餐儘量將食物外帶。 3.正確方式洗手(特別重要)。 4.避免戴隱形眼鏡, 5.吃熱食,避開生凉食物,多吃蔬菜。 6.保持腸胃顺暢。 7.多喝溫水。 8.穿過的衣服(外套,長褲),回家先吊在戶外2小時。 9.暫停戴首飾。 10.有接觸錢幣,一定要洗手,剛拿進來的錢弊,先單獨放在塑膠袋中,一天後,才拿出來。 11.不要使用別人的電話筒,電話筒消毒。 12.避開巔峰時間坐車。 13.適當的運動。 14.暫停進入健身房。 醫師全聯會關心 您

 

眼尖的各位,你們有發現嗎?這個訊息裡面居然有簡體字喔👀

 

 

醫師全聯會說:「今天開始10天台灣正式進入Omicron關鍵期?」
 

❌過去謠言改編

目前指為衛福部疾管署並沒有對外公告關於 10 天正式進入關鍵期的說法,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也沒有轉發這樣的資訊

其實這樣類似的謠言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只是將以前謠言版本的「武漢肺炎」改為「Omicron」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也指出,只要訊息末端標註「醫師全聯會關心 您」的通通都不是他們法的公告!

圖片來源:醫師公會

 

Omicron謠言3. Omicron是致命而且不易檢測的?

 

近期臉書上有許多人發布這個訊息

 

圖片來源:Facebook

謠言本文:

 

一定要戴上口罩,因為新的 COVID-Omicron 變種冠狀病毒是不同的,致命的和不容易正確檢測的:
對於新的 COVID-Omicron 病毒有的病徵如下:
1. 沒有咳嗽。 2. 不會發燒。3. 關節痛。 4. 頭痛。 5. 頸部疼痛。 6. 上身背痛。 7. 肺炎。 8.沒有食慾
COVID-Omicron 的毒性比Delta變種高5倍,死亡率也比 Delta 更高。 病情走向極端嚴重情況所用的時間更短,有時甚至沒有明顯的症狀。這種病毒株不會寄存在於鼻咽區,它直接影響肺部,持續時間相對比較短。 曾就已確診感染 Covid Omicron 的幾名患者,最終被介定為沒有發燒、沒有疼痛,但在 X - 光片上發現有輕微胸部肺炎。 鼻拭子測試對COVID-Omicron的結果,通常是陰性的,而且鼻咽測試的假陰性個案越來越多。 這意味著病毒會在社區傳播,並直接感染肺部,從而導致病毒性肺炎,再引致急性呼吸壓力。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 Covid-Omicron變得傷害性高、病毒的毒力強和致命率偏高。
a.請多加小心,避開人多的地方. b.即使在空曠的地方也要保持1.5m的距離. c.戴上雙層合適口罩. 並經常洗手. 
這個 Covid Omicron “ WAVE ” 比第一波 Covid-19 更致命。 所以我們必須非常小心,並採取*各種加強預防冠狀病毒措施* 。 也要成為與您的朋友和家人保持高度警惕的溝通者。 不要把這些信息留給自己,盡可能多和其他親朋戚友分享,尤其是與你的家人和朋友。

 

 

根據「Cofacts真的假的」資料庫指出,在2021年7月就已經有相似訊息,內容幾乎一樣,只是當時寫的是Delta

 

「新的 COVID-Omicron 病毒有的病徵如下:沒有咳嗽、不會發燒。只會是有很多:關節痛、頭痛、頸部疼痛、上身背痛、肺炎、一般情況下,沒有食慾?」

 

❌沒有證據,且症狀上跟其他種Covid19大同小異

本來本個人對於每一種病毒的反應就不太一樣,不過對於施打過疫苗的人來說感染病毒的症狀都會偏像呼吸道感染的症狀,所以很難判斷病毒本身是否有症狀上的不同。

 

「新的 COVID-Omicron 的毒性比 Delta 變種高5倍,死亡率也比 Delta 更高?」

 

 

❌目前尚未有非常嚴重的案例

MyGoPen 採訪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他表示Omicron 變異株的傳播力可能會變成主流株,表示傳播力是強的,但目前沒有任何科學證明其毒性比Delta更毒,也沒有任何報告提及它毒性的改變。

另外,沒有任何證據指出感染 Omicron 的死亡率比較高。目前,在南非報告的案例都是輕症,而在其他國家的案例,目前看來沒有非常嚴重的重症案例。

 

「Omicron病毒株不會寄存在於鼻咽區,它直接影響肺部,鼻拭子測試對 COVID-Omicron 的結果,通常是陰性的,而且鼻咽測試的假陰性個案越來越多」

 

❌Omicron還是檢測得到

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南昌指出Omicron的感染途徑跟原來病毒類似,所以透過PCR還是可以檢測出來,也沒有證據顯示Omicron的偽陰性機會更大,不管是何種檢查本就容易因為種種原因出現偽陰性的結果。

 

Omicron謠言4. 台北的人要心理有準備Omicron大感染了?

圖片來源:MyGoPen

謠言內文:

收到轉來消息、台北的人要心理有準備Omicron 大感染了。 台北市聯醫忠孝院區醫師陳昶宇指出,上午門診連續看了不少個呼吸道症狀,看到最後,直接建議病患到附近的忠孝篩檢站確認狀況。 陳昶宇醫師看一個上午門診連續看了不少個呼吸道症狀,覺得狀況不是很妙;他提醒,Omicron主要症狀包括「嚴重的鼻塞流鼻水」、「頭痛及可能合併身體痠痛」、「咳嗽」、「喉嚨痛,尤其吞嚥時會不舒服」、「較為嚴重的疲累虛弱」。 大家要小心注意‼️啊!

 

「台北Omicron已經大感染了?」
 
❌這是個人觀點+醫生提醒貼文(易造成誤解)

網路謠言版本提及台北市聯醫忠孝院區的陳昶宇醫師,其本人也確實有在臉書發布相關貼文

然後最後面他還有說不妙的原因是Omicron與一般感冒症狀很像,建議民眾如果有類似症狀可以直接去做篩檢

 

但謠言本文把最後一段拿掉,再搭配聳動的前後文,很容易讓人以為是已經有好幾個Omicron病患出現

其他疫情期間假消息:【疫情謠言 排行榜TOP 5】請小心!散播疫情謠言恐被罰300萬

 

 

如何辨識疫情假訊息

 

查核小工具:趨勢科技防詐達人

 

將你收到的訊息,直接複製貼上傳送給趨勢科技防詐達人,辨識時間只需要一秒,如果是假新聞我們就會推送給你所有相關的事實查核報告,包含MyGoPen、事實查核中心、Cofacts真的假的等等等…

圖片來源:防詐達人

 

不只是疫情相關,若遇到任何不明訊息,都可以使用趨勢科技防詐達人免費進行辨識!

 

養成這些好習慣共同打擊假訊息

 

一、不隨意轉傳

 

在不確定消息是否正確之前,請勿隨意轉發以免觸法!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呼籲大眾請勿轉傳分享疫情假訊息,若經檢舉,調查局在尊重言論自由的前提下,將會一層一層追溯訊息源頭,一旦查明散播者,將依傳染病防治法或社會秩序維護法開罰,目前已有60餘人已被送辦。

 

 

二、仔細驗證

 

那要怎麼確認消息的真偽呢?上網搜尋最快!

 

民眾可以善用google搜尋功能、查詢來自主流媒體的新聞,或者直接致電詢問當事單位都是很好的辦法。

 

除了防詐達人以下工具也是民眾可以多加利用的,查詢假消息就從這裡下手!

TFC台灣事實查核中心MyGoPenCofacts真的假的警政署165

 

更多查證假消息的小工具,請參閱:走!這就帶你看防詐達人大進化轉傳疫情假消息可能觸法?推薦您防疫小工具,擊退所有疫情假訊息

 

 

三、回報給有關單位

 

當你看到一則假訊息,可以透過165或是防詐達人回報,幫助更多民眾免於假訊息的困擾!

 

查More防詐小撇步:防詐達人部落格

 

點此手刀加入防詐達人